Thursday, May 27, 2010

趙詠華:最浪漫的事

一首讓我到現在還非常喜歡的歌。

趙詠華:最浪漫的事:



作詞:姚若龍 作曲:李正帆

背靠著背坐在地毯上 聽聽音樂聊聊願望
你希望我越來越溫柔 我希望你放我在心上
你說想送我個浪漫的夢想 謝謝我帶你找到天堂
哪怕用一輩子才能完成 只要我講你就記住不忘

我 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
一路上收藏點點滴滴的歡笑 留到以後坐著搖椅慢慢聊
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
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 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裡的寶

Friday, May 14, 2010

你無法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

大學階梯教室裡,一場演講會即將開始。

主講人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教授,海報兩天前就貼出去了,反應異常熱烈,同學們紛紛趕到現場,要一睹教授的風采。

離開講還有十分鐘,學生們紛紛進入到會場中,在他們跨進會場的一瞬,不約而同地發現腳下有一塊香蕉皮,在抬腿避開時,都不忘埋怨兩句:是誰這麼缺德?一點公共意識都沒有!

組織者是怎麼搞的?現在的人,什麼素質?

大家嘰哩咕嚕抱怨著跨過那塊香蕉皮,坐到自己的位置上,靜等著教授的光臨。

幾分鐘後,教授準時到達。

他也發現地上的香蕉皮,扶扶眼鏡上前仔細端詳。

教室裡頓時靜了下來,大家都伸長脖子,看教授的一舉一動。

教授看清楚腳下是一塊香蕉皮,勃然大怒,指著它大聲說道:「你怎麼可以呆在這個地方呢?你應該是在垃圾桶裡睡覺!怎麼這麼沒有公德心、沒有環保意識,要是有人踩到你摔傷怎麼辦?你太不象話了!」

憤怒讓他的眼鏡在鼻樑上跳動著,讓人一下子想起被小事激怒的唐老鴨,聽眾席上頓時傳來一陣陣笑聲。

教授沒理會,繼續憤怒,對著香蕉皮繼續發火。

聽眾席上,有學生不耐煩了,大聲說:算了吧!教授,別費力氣了,你不可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!

教授聽了,突然,轉過頭來,滿臉紅光地笑了,並伸手把香蕉皮撿起來,放進講臺旁的垃圾桶裡,用紙巾擦擦手說:「剛才那位同學說什麼?能再說說嗎?」

教室頓時靜了下來,沒人說話。

教授說:「我聽見了,你不能把香蕉皮罵進垃圾桶的!這就是我今天晚上演講的題目!」

這時,牆上的大螢幕上開始播放同學們剛才入場時的鏡頭,同學們千姿百態地跨越香蕉皮和版本各異的埋怨聲清晰地傳了出來。

大家最初哄笑著,慢慢變得雅雀無聲。

教授說:「這是我特意安排的一個環節,我想給大家講的道理,其實你們已明白並喊了出來。」

但對你們來說,明白道理是一回事,而用道理指導自己的行為,卻又是另外一回事!

我相信,在坐的幾百名同學,沒有一個人不懂得香蕉皮是罵不進垃圾桶的,但大家缺乏動一動手,以舉手之勞去改變現狀的行為。

這就如同許多人感覺社會冷漠,而又吝於付出一個笑臉;埋怨環境污染,卻又不願意撿一片垃圾;咒罵腐敗和貪污,遇事卻本能地想去托關係走後門;感歎道德水準下降,卻又不願意身體力行地去做任何一件善事……幾乎所有的人都在埋怨和咒罵。

幾乎所有人都不願意身體力行去做事。

責任永遠在別人身上,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!

這些做法與心態,無限放大了消極面,而使人看見的都是絕望。

事實上,並非如我們所想的那樣,社會的每一分進步,都是需要人們用行動去構建,如果我不亂扔垃圾,這個世界就少了一個污染源;如果我再將身邊的垃圾清理掉,世界就乾淨了一分;如果我的行為感化並帶動了一個人,那麼世界上又多了一份乾淨的原因。

地球上只有五十多億人,這不是一個望不到邊的數字,因而,我們應該為自己的五十億分之一,抱有信心。

記住,垃圾不會被罵進垃圾桶,你得行動!從現在開始!

教授的演講結束了,會場裡響起聲音宏大但情緒極其複雜的掌聲。

Source: http://ibook.idv.tw/enews/enews421-450/enews430.html

愛的練習題_31-會客室

昨晚(13/5/10),大愛會客室主持人陳竹琪師姊訪問李阿利師姊和洪美香師姊。聽到一些我覺得很有意思的對話,以下我把它記錄下來。


  • 親子之間要陪伴與祝福。

  •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,那麼我要扮演一個陪伴者的角色。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際遇或是不同的年齡問題。所以,陪著他、順著他,但是不寵他。

  • 不論是你覺得天經地義的事情,或是你很困難的事情,或是你沒有辦法解決的事情。我們要等待但是不要無奈,要用一種祝福的心,用一種很喜悅的心。那麼這個等待才有意義。

Wednesday, March 10, 2010

【聖嚴法師說禪】無事是貴人

問:臨濟義玄禪師說:「無事是貴人。」我想他的意思並不是說養尊 處優的人是貴人,而是心中無事、心無罣礙的人是貴人?

答:世間本無事,庸 人自擾之。心中有長短、好壞、多寡、善惡之分的是忙人。他們牽掛太多、計較太多;已經做了的好事記得牢牢的,若是壞事則想盡辦法掩飾辯護,做多做少都要跟 別人比較,有成就即得意,不得志則失意。這些人心中有事,叫作有事的人。

有的眾生自怨自艾、自己整自己,明明是火坑,還要往下跳,一邊跳一邊喊救命,還一邊埋怨有 火;忙著造業忙著受報,這也是有事的人。

臨濟禪師說:「無事是貴人」,只要心中無事就天下太平,心中無事就不會有冤家敵人,沒有捨不掉 放不下的人,也沒有特別親或特別怨恨的人,所以他不會傷害任何人,反而對任何人都有益處,因此他是貴人。

有事的人是 窮人,老是不滿足、老是在追求、老是在貪取。而沒有事的人心中經常很滿足、很自在;即使有錢也不會吝嗇驕傲,沒錢也不會自卑喪志,所以氣質高貴。與人相處 或獨處時,都不會讓人有是非或讓自己捲進是非的漩渦;他是個貴人,也是個自由的人。如果經常斤斤計較自己的利害得失而不奉獻自己於他人,即使位高權重財 多,也是個賤人。

因此《六祖壇經》中說:「憎愛不關心,長伸兩腳臥」,心中沒有瞋恨貪愛,也就是沒有要排斥什 麼,沒有要對付什麼,也沒有要追求、爭取什麼,所以可以把兩腳伸得長長地安心睡覺。這是心淨,而不是懶人,他們還是很努力地在接引眾生、教化眾生。

http://www.ddm.org.tw/ddm/zen/main.aspx?cateid=953&contentid=17550

Friday, January 22, 2010

如何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?

禪修時,有一句話,中國禪宗很少用,可是西方人很喜歡用,那就是 「Who am I ?」,也就是中文的「我是誰?」。

我一向認為,我們每一個人都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「角色」。把自己的「角色」扮演好,「定位」明確了,你的「責任」、「義務」、「權利」清楚了,那你就是一個高明的人。

中國的傳統文化很重視倫理道德,什麼是倫理道德?倫理道德的核心定義,不外是確實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︰你是什麼身分,就有什麼職務、地位和責任。從家庭、學校、辦公室、社會、國家,以至整個世界、全人類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角色,我們可以逐步把握,並且擴展出去。

每個人的存在,都不是固定或孤立的,只要能把自己的責任、義務完成,那你在任何一個點上,都會左右逢源,都會非常快樂。不要孤立自己,不要不想盡任何責任與義務,而只是思考自己的權利。事實上,權利是盡了責任和義務之後,自然而然所獲得的回饋和報酬。

能盡義務與責任,才有權利。所以,權利和責任通常是一體的,而且一定是先有責任再有權利。能根據職務、身分、立場,來盡義務和責任,那你就有權利了。然而在當今社會中,很多人都只知道追求、保障自己的權益,而沒有想到自己是不是已經盡到責任。

在家庭裡,你是誰?有可能是母親,有可能是父親,有可能同時是父親和兒子,也有可能同時是父親、兒子和孫子,身分相當多重。同樣一個人,卻有不同的身分、不同的關係,但每一樣職務、每一樣身分,都要盡到責任。
有的人工作了一輩子,只能待在同一個位子或同一個階層,沒辦法往上提昇;也有的人無論到哪裡,遇到要陞遷時,一定都會被挑選出來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我想除了能力好之外,最主要仍是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,和發揮應盡的責任。而總是選不上,往往就是沒有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,像是常常忘了自己是誰,總是說出或做出與自己的職務、身分不相應的言語和行為,否則應該會被主管重用的。

佛教有一句話: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。」意思是負責撞鐘的和尚,每天早晚都必須準時撞鐘,做好自己的工作、職務。同樣的,我們做人一定要先知道自己是誰,自己的身分、立場是什麼,然後告訴自己應該把什麼事情做好。怎樣是盡責呢?如果上班時間規定朝九晚五,那是否只要準時打卡就算是盡責了?當然不是,重要的是你的工作態度,一定要想辦法把自己的角色扮演好。除了要善盡我們的職責,與上下左右的人際互動也很重要,因為人並不是物體,也不是一盆植物,可以永遠固定在同一個位子上,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透過互動來共同成就任務的。

◎如何看待職場上的公平問題?
人人都希望公平,但世上有百分之百公平的事嗎?譬如在職場中,主管認為是公平的,但是站在員工的立場,就可能變成不公平。這是因為主觀和客觀的標準不同,而主觀不一定是標準的,所以也沒有絕對的客觀,可見世上並沒有真正的公平。

我曾經講過一個比喻:一個父親有四個兒子,父親臨終時將遺產分配給四個兒子,其中小兒子得到最多,三兒子其次,老二最少,老大沒有。因為父親認為小兒子還小,所以應該多給他一些;老三比較大,就少一些;老二年紀更大,就再少一點;老大已經獨立了,所以就不再給老大財產了。可是站在兒子的立場來看,就不一定能認同父親的想法了,老大認為:「家裡的事業是我從小跟父親一起努力奮鬥出來的,我奉獻得最多,獲得的也應該最多。分給老二、老三就算了,老四不但沒為家裡賺一分錢,還老是在花錢,根本不用分給他半毛錢。」幾個兄弟一相互比較,爭執立起,反目成仇。由此可知,立場不同,判斷標準也會不同,若執著自己的立場就會產生紛爭。

我認識一位公務員,工作十分勤奮,凡是聘請到他的上司,往往可以高枕無憂、太平無事。因此,只要有人陞了官,馬上就會想到他,搶著請他擔任助理或執行祕書。他一輩子沒當過真正的主管,最多只是個小主管,往往陞官沒他的份,加薪也沒他的份;可是只要工作上有困難,衝鋒陷陣的都是他;加上因為他是幕僚,所以功勞也都是主管的。雖然他對國家、社會、政府的貢獻很多,可是未來的歷史卻未必會記上他一筆,那麼他會不會心有不平呢?

他不但心中沒有委曲、不平,反而感恩地說:「我本來就不是一個做官的人,我是一個做事的人。我很感謝他們看得起我,要我替他們策畫,讓我有機會為國家社會奉獻,要不然,我也沒機會發揮能力。無法在歷史留名沒關係,重要的是我奉獻得很高興。」

為什麼他願意做這樣的傻瓜?而這樣的人真的是傻瓜嗎?他默默地耕耘、默默地做,完成事情的成就感已讓他非常滿足、非常歡喜;雖然名聲是別人的,地位、榮譽也是別人的,但功德卻是自己的呀!因此,當「名」、「實」不相符的時候,我們還是求實為要。

◎如何調整常想換工作的心態?
在一些職場中,工作人員不斷增加,但同時也有許多人員離職,流動率似乎很高。有時有人剛到一個新的單位沒多久,就感覺不適應,原因不外乎工作量多、不適應新辦公室的風氣文化;但是也有人一做就好幾年,覺得工作非常穩定,勝任愉快。

我們的工作狀態最好保持穩定、安定,一方面自己能安安心心地工作,另一方面也能循序漸進地接受公司的專業培養。工作穩定了,自己的身心也能跟著穩定,如果一個人的工作經常變動,是一件很辛苦的事,老是在適應新環境,無論到哪裡,都會被當作新進人員看待。所以,如果能夠抱持著「既來之,則安之」的心態,才能好好學習成長。

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歡工作換來換去。經常換來換去,或許可以多見世面,然而卻不能深入累積專業能力,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也無法打下深厚的基礎,如此消耗時光非常可惜。

人通常有兩種習性,一種是喜新厭舊,一種是忌新念舊。喜新厭舊,是喜歡新鮮的人、事、物,討厭舊的東西;忌新念舊,則是指當新的事物發生時,會擔心生活發生變化,所以懷念舊的狀態。這是人之常情,就像家中養的小鳥看到一隻外來陌生的鳥飛過來時,也會緊張、戒備一樣。
我初到美國參與美國佛教會的時候,佛教會的許多元老對我既是歡迎,卻又擔心。歡迎,是希望我給他們一些新的奉獻;擔心,是怕我會玩什麼花樣,所以似乎有一點不安。於是我跟他們說:「你們不要期待我太多,也不必那麼害怕我。我來就是要參與團體、適應團體,但是我有我的成長背景、優缺點與做人做事的原則,因此可能會給大家帶來一些好處,但也可能造成不便。無論好壞,都請你們包涵、接受我的整體,我會盡量配合大家,讓大家滿意。」

進入新的團體,要能夠入境隨俗,學習、了解與適應這個文化。等到能適應與融入團體時,它就會變成你的團體,而你也就代表這個團體。

人都有習氣,習氣指的是自我的主觀、自我中心、自我的價值觀、自我的自尊心;這些自我最容易傷害人,也最容易被傷害。凡是自我中心非常強、主觀意識非常重的人,煩惱一定多,不但會傷害自己,也會傷害別人。

如果能全心全意投入團體服務奉獻,雖然工作可能很忙,卻會忙得很快樂,累得很歡喜,因為這是自己願意做的事。能以這種心態工作,不但身心都愉快,工作品質也會很好。

◎如何看待自己的影響力?
人生存在世間,都不是孤立的,而是與周遭息息相關。我們活在世間應該要先找到立足點,再一層一層地擴展思考層面,一直探索到最廣大的人類歷史。因此,我在做任何事之前,都會考慮到事情的影響力。先思考它對我們團體有什麼好處?再思考它會為未來社會帶來什麼好處?對台灣有什麼好處?為整個世界帶來什麼好處?因為我是人類歷史上的一份子,所以,我還要更進一步考慮,自己對歷史有什麼交待?對人類有什麼交待?

不要以為自己沒有名望、沒有地位,對歷史好像沒有影響力,這是不對的觀念。我曾在《讀者文摘》看過一篇文章,提到有關蝴蝶效應,就是在巴西亞馬遜河的一隻蝴蝶搧動翅膀,就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,結果在美國德州引起大颶風。巴西與美國距離滿遠的,怎麼可能產生如此大的反應呢?這就是所謂的「效應」。一個微小的動作,會影響周圍的環境,改變的環境又會再影響它周圍的環境,一層一層地影響下去。

這讓我想起有一次,我在佛羅里達州一位居士的家裡,他的游泳池裡有一個汽球,我就在池邊輕輕地按、輕輕地按,游泳池的水就緩緩起了波浪,波浪一層層地漸漸擴散到游泳池的四周,然後再彈回來;我再輕輕地動幾下,它又退回去,我再輕輕地動幾下,它又彈回來;就這樣子一直來回互相激盪,風浪就愈來愈高。

其實我根本沒用多大的力氣,但是它的波浪卻愈來愈高,當時我就告訴弟子們:一個小小的動作,就會影響整個水池的動態;其實我們一個小動作,甚至一句話,也是一樣,都會影響另外一個人,如果讓它持續擴展下去,影響的人更多。

因此,不要以為自己只是個小人物,不會影響人,就不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。在辦公室裡,如果你能當好的示範,你就是菩薩;如果不能,那也是菩薩,只是你扮演的是魔鬼的菩薩。

此外,我們不要專門看別人的缺點,他人的缺點是我們的鏡子,他人的好處則是我們的榜樣;如果總是看別人的缺點,心裡只會感到痛恨,一點用也沒有。如果別人有缺點,你可以幫他改善,這是好事;但如果因此心生怨恨,而把他視為﹁眼中釘﹂,那你自己也會很痛苦。你想拔掉別人,別人也希望拔掉你,那就只有相互較勁,看誰的力量大。無論是你拔掉他,或他拔掉你,最後都會淪為怨怨相報,都不是好事情。

◎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調整身心?
許多人一忙起來,火氣就跟著上升,最後整個人累到虛脫,這是不懂得調心的緣故。無論在任何狀況下,對於自己的工作要抱著「要趕不要急」的心態,對於自己的身心則要保持「要忙不要緊」的狀態。時時放鬆身心,練習將氣往下沉,不要緊張,一旦心情放鬆了,身體也會跟著放鬆。

我鼓勵大家以「工作要趕不要急,身心要忙不要緊」的心態來面對工作,在忙碌的生活與工作中多多練習和體會。如果經常抱著樂觀的、愉快的心情,告訴自己這是自己發願要做的事,並且要發長遠心和奉獻心,那麼即使工作再忙或受到委屈,都不會被壓力壓得喘不過氣,反而是忙得很快樂、累得很歡喜。

一般人大多會從利益、健康、陞遷、名位、權力,以及貧賤富貴、榮譽恥辱、對家族的好壞等方向去思考,然而這些都是小我,如果凡事只是想到這些,這樣的心量是很小的,而心量愈小就愈容易累,愈容易生氣、生病,也愈容易與外在環境、家人、同事、朋友起衝突。

我經常在思考社會與人類的未來,到底要怎麼做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安寧、人類更幸福。雖然我沒有子孫,但是我把人類的後代都視為我的後代,人類的命運就是我們後代的命運,整個地球的生命環境都是息息相關的。大家如果都能往這方面思考,那麼每分每秒所做的事,就會變得很有價值,生命也會變得很有意義。

《未來的啟示》一書提到:環境的改善要由心靈的淨化開始,因為一個人的心靈可以影響另一個人的心靈,心靈一旦淨化,就可以改善生活環境中的磁場。所以,自己若有埋怨的心,就可能會導致另一個人的不愉快,使周圍的環境、氣氛很沉悶;反之,心情若充滿感恩,保持愉快,心靈則是清淨的,不僅自己覺得舒服,同時也讓他人覺得愉快。

有一次,我搭乘一家航空班機,他們的員工告訴我,雖然他們的工作繁重,但工作心情好,服務品質高。當這家航空公司的董事長全家來看我時,我就問董事長這是什麼原因。他舉了一個例子給我聽,他說當賀伯颱風來襲時,有位主管判斷錯誤,有八架飛機不能起飛,但客人均已到齊,便要求賠償,這使得公司損失了三千多萬。本來這個主管應當撤職的,但董事長不但未撤主管的職,反而感謝他。因為全公司的人,心裡都已很難過,而且又辛苦了一夜,此時老闆不能再處罰他們,應加以安慰鼓勵,保持其尊嚴。

從他的例子可知,他是站在同理的基礎上與員工相處的。能同理,就能調整心態體諒他人;有體諒的心,自己不會有怨懟、痛苦,別人也能因你的包容而成長。同時,我們也要感激對方,給自己一個練習忍耐的機會。能以體諒、感激來化解情緒,就能讓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,使周遭洋溢平和的氣氛,就是一種奉獻。

Tuesday, September 29, 2009

天堂與地獄的區別

一位一生行善無數的天主徙,他臨終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來接引他上天堂。天使說:「大善人,由於你一生行善,成就很大的功德,因此在一位一生行善無數的天主徙,他臨終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來接引他上天堂。天使說:「大善人,由於你一生行善,成就很大的功德,因此在你臨終前我可以答應你完成一個你最想完成的願望。」

大善人說:「神聖的天使,謝謝你這麼仁慈。我一生當中最大的遺憾就是:我信奉主一生,卻從來沒見過天堂與地獄究竟長得像什麼樣子?在我死之前,您可不可以帶我到這兩個地方參觀參觀?」

天使說:「沒問題,因為你即將上天堂,因此我先帶你到地獄去吧。」

大善人跟隨天使來到了地獄,在他們面前出現一張很大的餐桌,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。

「地獄的生活看起來還不錯嘛!並沒有想像中的悲慘嘛!」大善人很疑惑地問天使。

「不用急,你再繼續看下去。」

過了一會,用餐的時間到了,只見一群瘦骨如柴的餓鬼魚貫地入座。每個人手上都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。每個人用盡了各種方法,嘗試用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。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,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。

「實在是太悲慘了,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這些人呢?給他們食物的誘惑,卻又不給他們吃。」

「你真覺得很悲慘嗎?我再帶你到天堂看看。」

到了天堂,同樣的情景,同樣的滿桌佳餚,每個人同樣也用一雙長十幾尺的長筷子。不同的是,圍著餐桌吃飯的是一群洋溢歡笑,長得白白胖胖的可愛的人們。他們同樣用筷子夾菜,不同的是,他們餵對面的人吃菜。而對方也餵他吃。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。

天堂與地獄的區別在於與人相處的態度。

【靜思小語】
1. 合心為善,和氣同道,互愛扶持,協力推動。
2. 內合心,外和氣,彼此互愛,才能協力付出。

Monday, September 28, 2009

从我写程序那天起 我就没有打算写程序 — 程序员30岁问题

大約是前年的時候,在公交站牌下,有個同事問我:「老哥,您搞開發有幾年了?」

「約五六年吧。」我說這些話時有些汗顏,一把年紀了,歲月催人老啊。

「怪不得經驗豐富。」同事明顯的恭維讓人不太舒服。又接著問:「你打算還要再干幾年啊?」

我明白他的意思,這與程序員圈子裡盛傳的「30歲問題」有關,這個問題,讓他焦濾,其實他還年輕,二十五六歲,我那時已經要奔三十了。

我微笑著,甚至可以說在期待著他驚訝的表情,「從我寫程序那天起,我就沒有打算寫程序。」

他果然表現出驚訝與不解。我沒有做解釋,因為公交車來了。

IT30歲問題

我相信,很多同行朋友,都會有這樣的焦慮,我也曾經有過。

30歲問題」的關鍵大約有這麼幾點,相信大家也都明白,一是精力問題,像我現在已經不願意加班,感覺疲憊;二是技術問題,新技術太多了,很多我只是瞭解,已經沒有時間與精力去研究了;三是家庭問題,不能說它拖累,享受天倫是人之常情,我寧願意抱著女兒看電視,也不願意再看電腦了。

也有人指出程序員的30歲出路,無非以下幾條,一是轉做售前或售後;二是轉向IT培訓;三是轉向IT營銷;四是向上走做項目經理。或許還有其它,但好像沒有人鼓勵程序員開公司辦企業的,呵呵。

哪一個出路不容易,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障礙,就是「你必須有較好的溝通能力」,而這恰是程序員所欠缺的。

我的第一次職業生涯規劃

程序員喜歡講自己的故事,我也講講吧,不是炫耀,也不是憶苦思甜,僅作為一個參考案例吧。

我是中專畢業,後來混了成人教育的大專。出來找工作,第一個工作是一個賣電腦的小公司,十幾個人。公司裡有一個技術骨幹整天抱怨,說日子不好過啊,以前修電腦,不管啥問題,開機箱就是50元,現在成免費服務了。

修電腦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,又不是做板卡級維修,我們只是看看哪裡壞了就換換,或是重裝一個系統而已。很快我也是技術骨幹了。

客戶對我評價不錯,原因之一是我不愛說話,隨便你罵,我就是笑笑,然後把電腦修好,客戶反而不好意思了。

三個月後,我決定辭職,原因是,「我不想整天背著包修電腦,我現在還年輕,無所謂,我不想到了二十七八了,還背著包,騎個破自行車跑來跑去修電腦。」我希望能去一家軟件公司,雖然那時已經聽說「30歲問題」,但寫程序,至少比修電腦職業生涯長一些,它能讓我干到30歲,那時覺得,30歲還很遙遠。

我的第二次職業生涯規劃

我並沒有如願意進入軟件公司。相反,我為了生計在一些電腦培訓班臨時工作著。

在電腦培訓班我學會了office等辦公軟件,學會了網頁製作,還學會了flash,或許大伙會說,「那當初去培訓時,你豈不是啥都不會?」。我承認,我是一邊學一邊教,忽悠了一些人。呵呵。

後來,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呆了短暫一段兒後,成功去了一家軟件公司。

我時刻不敢放鬆技術的學習,因為現實情況表明,在技術人員的圈子裡,技術高低,不光決定了你的工資水平,還有在團隊中的威望。更何況,寫程序是多少有意思的事情,我愛好它,它能給我工作的激情,讓我充實而富有成就感。

並且從那時起,我告訴自己,我不會一直寫下去。我需要有更長遠的規劃。

那時我約二十三四歲,在工作之餘,我下載了很多管理講座,有空就聽聽,雖然理解的不太多,但是,那些講師意氣風發的演講感染了我,我相信,有一天,我也可以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。

事實證明,這些講座在後來的道路上,很大成度上幫助了我。

我的第三次職業生涯規劃

28歲時,我去了深圳。為了多賺些錢,早些還房貸。

深圳是個寂寞城市。孤獨是最難熬的,還好,我住的附近有個圖書館,有錢就是好,深圳的圖書館建得很漂亮,書很多。我每天下班後,有空就泡在裡面,讀了很多書,技術的,人文的,歷史的等等。

去年看電影《梅蘭芳》,非常感動,尤其是邱如白跟孟小冬說:「誰,誰破壞了梅蘭芳的孤單,誰就毀了梅蘭芳!」。我的眼淚刷刷的就下來了。

深圳這幾年,尤其是頭一年,對我的提升非常大,不是技術上的,是心靈。

我曾向我的團隊成員說,「我活到30歲,才覺得我的人生剛剛開始。」或許他們難以理解。我只是想告訴他們,30歲,精彩才剛剛開始。

當我決定換工作時,我的簡歷上的個人介紹欄裡,只有一句話「有多年開發經驗,關注團隊建設。」

應聘單位的HR問我,「您認為,一個程序員應俱備的素質是什麼?」

「聊天!」我笑著說。看對方面露不解,我笑著解釋:「程序員最缺的就是溝通技巧,聊天可以縮短團隊成員的感情距離,他本來不想溝通,不敢溝通的,通過日常的聊天,他不再俱怕溝通,即便他的溝通技巧不好,因為大家感情較好,對方也可以容忍他的不恰當言論。」

最終,因為學歷偏低,尤其是我的英語水平不高,難以進入這些大公司。一直在中小IT公司就職。再加上,抵不住對妻兒的想念。我決定回內地。

退一步海闊天空,沒有了太高的工作壓力,可以有時間去學習。

考研,將是我未來兩到三年的規劃。

寫給比我年輕的朋友

我現在在內地一家中小IT公司擔任部門經理,手下全是本科生,當然人家是統招的,不是成人教育,呵呵。

這並不影響我的管理。我無須炫耀我的技術與經驗,我只是經常給大家講講故事,聊聊天而已,我的知識面超出他們的想像,甚至有人懷疑的問我,「是不是做技術出身的?」。只有這個時候,我才會跟他談談技術,順便指引一下方向。

具體工作我都是授權下去,工作分配讓項目經理去做,我只是監督、監控。

公司搞客戶聯誼會,我穿上西服「冒充」專家,登台侃侃而談,微笑著正視那些真正的專家,讓他們相信我是對的。

市場部的人員偶爾會跑過來跟我說,「今天我有個客戶來,恰巧我今天要出去,你幫我接待一下吧,就陪他吃個飯,費用我一切報銷。」

呵呵。我很清楚,他們為什麼找我陪客戶,而不是其它的技術部經理。大概是覺得我不像個搞技術的,比較會吹水。

我知道,很多技術人員不屑於如此,對他們來說,技術就是生命,是自身價值的體現。吹水是最應該鄙視的。

我只想說,在你學習技術的過程中,當你覺得迷茫而痛苦時,拿本小說看看吧,或是雜誌,隨便什麼書,不要只鑽在技術的圈子裡。

找人聊聊天,尤其是IT圈子外的朋友。不知道聊什麼,那是因為自身知識面太窄了,解決辦法是多讀書,多看報。見效快的方法那就請人去喝酒,酒過三循,話自然來。

不管大家認為我的做法正確與否,我只是希望能從我個人的經歷上,給大家一些幫助。哪怕是反面教材也好,呵呵。

Source : http://www.cnblogs.com/2hill/archive/2009/09/05/1560726.html